北京大兴千人师生隔离点里的喜怒哀乐
“心怀美好,一切终将美好” 北京大兴千人师生隔离点里的喜怒哀乐
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(融汇校区)(以下简称“融汇小学”)四年级的馨馨是第一批进入北京大兴师生集中隔离点的孩子之一。这几天,她每天掰着手指头数着回家的日子,最想念爸爸做的鱼香肉丝和炸酱面。
1月18日,与馨馨同校的一名9岁男孩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,当日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。融汇小学位于此次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北京大兴天宫院街道融汇社区,除了有两名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外,还有多名家长已确诊。
按防疫要求,融汇小学1081名师生需集中进行医学观察。每名孩子在一名家长的陪同下,分别在17家酒店开始集中医学观察。
当活泼爱动的孩子不得已进行集中医学观察时,对隔离点的一线工作提出了更加精细的要求,吃、学、住、玩,甚至亲子关系,都得面面俱到。除了医护人员、社区工作者外,还有一大批志愿者在默默守护着他们。
一位志愿者每天给20多个房间打3次电话
作为隔离点志愿者,礼贤新航城幼儿园校医任达泉每天要给隔离点的20多个房间打3次电话,询问家长和孩子的体温,从简单交谈的语言、语气中判断他们的情绪变化,发现情绪状态不好的,任达泉就会多聊几句。
一次电话中,任达泉了解到,一个11岁的小孩几天没吃主食。家长不好意思告诉他们,怕给工作人员添麻烦。反复追问下,家长才坦言,孩子只爱吃面条。尽管食堂变着花样做米饭、馒头、烙饼,都不合孩子胃口。于是,他们当即安排给孩子做面条,每隔两三天单独给他送过去。
有孩子爱吃薯片,工作人员就申请为孩子们准备一些零食;有的隔离点饭食由清真餐厅提供,时间久了,有人吃不惯牛羊肉,工作人员就自己炖了肉送去。在一次核对隔离人员信息时,任达泉发现当天恰好是一个小朋友的生日,她就让食堂特地做了蛋糕和长寿面,还写了一些祝福的话语,小朋友十分惊喜。
“他们有什么需要我们都尽量满足。”任达泉说,指甲刀、搓澡巾这些细碎的物件,或是胃药、降压药等药品,只要有需要,工作人员就会帮忙采买。有简单病症需要寻医问药的,还可以通过电话线上进行中西医问诊。
“听我说谢谢你”
核酸检测是孩子最怕的一道程序。按照防疫要求,集中隔离人员需要采集咽拭子、鼻拭子。鼻拭子的采集不适感更强,成年人都难免觉得痛苦,更不必说孩子。
二年级的浩浩对鼻拭子非常抵触,跟母亲通话时总是提到害怕、想回家。陪同隔离的父亲不管温柔或粗暴的方法都试过了,没有效果,浩浩的母亲只好悄悄联系了他的老师石佳。
石佳主动找到浩浩,视频里,他显得十分紧张,哀求老师能否不做鼻拭子。石佳说,相信你一定可以战胜自己胆怯的心理。等回学校以后,老师会发给你一张小勇士的奖状。你有爸爸陪伴,老师只能一个人隔离,“我做鼻拭子也非常害怕,希望你下次能给老师鼓励和安慰。”
后来两次做完鼻拭子,石佳都会找他视频。约定见效了,浩浩不仅配合做完,屏幕里也逐渐露出笑容。
做鼻拭子的过程中,医生也想尽办法帮孩子转移注意力,他们会拉家常,谈学习,或者先让家长先做示范。
嘉艺做完鼻拭子的那刻,泪珠都忍不住挂在脸上了,她仍然轻声问妈妈,“妈妈我能给叔叔跳段手语舞吗?”那是她在隔离初期自学的。伴随着《听我说谢谢你》的歌声,嘉艺挥动小手,几次向医务人员鞠躬致谢。防护服里的医生冲她比了一个爱心。
心怀美好,一切将美好
后来在隔离点,手语舞火了,孩子们通过跳舞、画画、手工等方式向医务人员、志愿者表达感谢,这些活动也点缀了他们的隔离时光。
隔离点的孩子正处在最好动的年纪。北京下雪那天,嘉艺特别想出门摸摸树枝头的冰挂,可是却出不了屋。嘉艺妈妈说,有时她听见孩子洗澡的时候大声唱歌,声音大得连住在隔壁的班主任都听得清楚,这是孩子的排解方法。
为了避免无聊,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了隔离作息表,学习、锻炼、娱乐、休息,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。有的孩子带来毛笔练习书法,六年级的睿成和隔壁同学每天相约一起弹吉他,嘉艺吃饭的时候视频连线好朋友,就有了在一起吃饭的感觉。
老师每隔几天就会组织线上游戏和心理课程。支援武汉的国家卫建委专家组也针对这个特殊的隔离点开出一剂剂“良方”,推出了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预防保健操、安神助眠操、儿童保健操等易上手的微视频。
团大兴区委等机构送来一个个爱心大礼包,有飞行棋、彩笔、跳绳、书、小玩偶、手工用具、植物种子等。
团大兴区委还为隔离师生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热线,还直接附上了心理老师的微信。团北京市委、北京市少工委的爱心卡片上写着北京市少先队的大朋友们的一段话:这段日子里,首都全体少先队员和辅导员老师和你心连心、肩并肩。希望你能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叔叔阿姨做好健康监测,保持平稳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作息,坚持学习锻炼,珍惜与家长相处的甜蜜时光。心怀美好,一切终将美好。
难得的长时间相守
因为这场隔离,二年级的琦琦和爸爸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。琦琦爸爸从事快递行业,平时工作很忙。由于琦琦妈妈留在家中照顾姥姥和年幼的妹妹,才给了父子俩这样的相处机会。但爸爸要求较严格,两人时有摩擦。每次趁着传作业照片的空当,石佳便跟琦琦爸爸多聊几句,对他来说,这是个难得的家校合作的契机。
26岁的石佳觉得,她更像孩子们的朋友了,没有在学校时尊称的“老师您好”,而是彼此分享着最简单真实的喜怒哀乐。
随着疫情好转,千名师生将逐批解除隔离,嘉艺已经收到2月4日回家的通知,她第一时间给爸爸发了信息,把到家之后一周的菜单都安排好了。一名同学则计划着,等到疫情结束出去旅游,去看看那座英雄的城市武汉。毕竟这次,他也感受到了抗疫一线的脉搏。
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来源:中国青年报
免责声明:
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删除.